第一时尚网

北京管道:全会精神领航,勇闯高质量发展蓝海

2024-12-04 13:1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131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10万公里“全国一张网”中,熠熠生辉。自今年7月下旬以来,北京管道公司以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紧扣保障能源安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交出了一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今年以来,公司各项业务蓬勃发展,天然气管输量预计全年达到6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全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超额完成预算目标,确保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能源安全,实现改革与生产经营双丰收。




 


1、锚定高质量发展蓝图

在国家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学精神见行动,北京管道公司以“五学+三讲+全维宣传”的创新方式,掀起学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公司举办了两级关岗集中学班3期,开展基层宣讲24次,组织“学精神、见行动”活动20余次,确保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在学再学、思考再思考的基础上,8月中旬,北京管道公司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研讨会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在这场为期三天的盛会中,公司党委领导班子与特邀外部董事、关岗人员及作业区见副主任代表共56人齐聚一堂,共商公司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议伊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善华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我们要把学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谋定未来。”这番话如同一剂强心针,激发了与会者的热情与干劲。

在随后的议程中,与会代表围绕公司业务发展与管理提升、高质量发展、智慧管网、提质增效、强化整改等主题报告,进行了深入研讨。生产部经理王志伟表示:“通过学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更加明确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我们要结合公司实际,紧紧围绕5个主题报告,把学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会上,公司还发布了企业发展与社会贡献平衡指标体系(CSBI)。该体系涵盖了经营表现、社会贡献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共11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这一指标体系的发布和实施,公司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还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2、 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

围绕贯彻全会精神和国家管网集团“四化”改革的整体部署,北京管道公司将深化改革视为发展的重要引擎,力图不断激发企业新活力。为此,公司成立了由董事长亲自挂帅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北京管道公司实现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

为了借鉴兄弟单位“两级管理”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公司派出调研团队前往山东分公司,旨在通过实地学,推动公司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唐善华表示:“我们要借鉴山东公司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制程角色配置等一整套成熟做法,实现快速见效、快速迭代、快速提升。”同时,他强调,要以数字化转型支撑流程再造,优化公司制程顶层设计,提升整体管控水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北京管道公司创新性地推出“项目制”管理模式,将重点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组建跨部门、跨专业的项目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陕京四线增输改造工程中,项目团队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原计划一年的建设任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京彩速度”。

“通过深化改革,我们不仅优化了管理流程,还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公司一位中层干部感慨地说,“现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北京管道公司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立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任务清单。通过“清单管理”的方式控制会议数量,2024年会议总量较去年压减了20%。同时,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负担情况,收集并解决问题。石家庄分公司等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减负经验,形成了一批优秀做法并在公司范围内推广。

目前,北京管道公司正在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职能职责,构建“总部管总、区域主建、基层主战”的管控格局。唐善华强调:“管网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推进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为集团公司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贡献‘京彩’力量。”在改革的道路上,北京管道公司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3、科技创新打造智慧管网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北京管道公司领导班子不断强调这一核心重点。今年,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智慧管网建设的战略部署,成立了科技数字中心,全力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在陕京四线托克托作业区,公司携手沈鼓集团和大连理工大学构建的“产学研用”联合科研攻关体,经过艰苦努力,“一键启站,智能运行”科研项目在内蒙古输油气分公司获得成功,并逐步向陕京四线其它站场平稳有序推广应用。该项目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压缩机组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动行,站场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在这场科技攻关中,项目团队针对进口压缩机关键模块控制逻辑与程序代码的“黑匣子”难题,另辟蹊径,通过定位并改造150余个关键控制节点,实现控制程序代码超过90%的重构。尤其在压缩机组并网耗时方面,从国际顶尖设备的225分钟缩短至15分钟,仅为前者6%,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这一科技攻关项目的负责人,托克托作业区副主任王志勇解锁了其中内核:“我们对DCS系统进行了高级自动化升级。在此基础上,首次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压缩机组的在线控制,通过神经网络对压缩机性能进行精准建模,准确的预测和优化压缩机的最优运行状态,指导操作人员做出决策。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为我国油气管道的智能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该技术在托克托站的成功应用,仅电费和天然气方面就节约费用600多万;机组并网时间由原来60分钟降至15分钟;两年来,智能分析系统均能提前准确预测异常工况,并在200毫秒内自动适应、响应处置异常工况48次;值班人员无需监屏,每天可释放5人用于现场运检维,生产效率提高83.33%。截至目前,该智能系统始终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已连续安全运行超过7000小时。

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院副院长陈晓明教授给予高度评价:“该‘智能运行’项目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智能+’——领先他人的工作,在压缩机自动并机、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出厂性能曲线进行修正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天然气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陕京四线的“智能运行”,提高了国产压缩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开发多个智能控制模型、实现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组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我国智慧管网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个行业典范。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力支持用数智技术构建智慧管网平台。实时监测管道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智慧管网的建设,让我们对管道的监控更加精准高效。”公司一部门经理表示,“现在,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管道的运行情况,初步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公司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辟科技建功“主战场”。搭建线上“京空间”,5座工匠室协同开展创新创效研究,形成“1+N”研究格局,获得“无线周界报警系统”等11项国家专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1台套,营收600余万元,形成新的效益增长极;全年刊发科研与政研论文、学术成果132项;开展“万众一‘新’‘质’创未来”主题团日,成立7支青年突击队,攻克“陕京三线触摸屏故障”等7项难题;建成集团首批“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新质生产力“孵化池”,这些为新质生产发展奠定了硬核实力。


 


         4、市场开放合作激活新动能

“市场开放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管道公司总经理朱汪友多次强调。今年以来,公司持续深入推进“X+1+X”油气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全面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以及各级地方能源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多方开放管网资源,实现了管输服务的公平化和市场化。

比如:今年初在河北安平县建成投产的陕京管道安平分输站增输改造工程,中俄东线成功与陕京管网、冀宁线、鄂安沧线等国内重要输气干线实现互联互通,汇聚了来自中亚、俄罗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各方的各种资源,以“七进十出”的强大功能成为国家管网集团枢纽站,日输气量达8500万立方米。至11月28日,安平压气站日输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大关,创下日输量历史新高,为京津冀地区乃至整个华北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统计数据表明,此次日输气量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其中中俄东线管道输气量占比高达89.5%。自安平压气站建成投产以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1126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燃烧标煤约1.7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6亿吨,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积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还保障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的民生用气需求,更提升了我国天然气储运的安全性和调度灵活性,国家管网集团改革构建的“全国一张网”优势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彰显。

通过这样的市场开放合作,北京管道公司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入驻,管输量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管输量同比增长25.5%,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与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了陕京管网的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

“市场开放合作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张星表示,“现在,我们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管输服务,还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开放合作过程中,北京管道公司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推进陕京管道系统由三年前的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创新性地推出“液卖气交”业务模式,通过内陆LNG液厂将液态天然气转化为气态天然气进行交易,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方式。

今年10月30日,就在陕京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的当天,内蒙古盈通LNG项目工程顺利完工,并投料试车,华北地区能源版图再添新军。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5亿元人民币,年产值20亿元左右,实现税收5000万元左右,并创造上百人的就业岗位。

内蒙古盈通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源坦言:“正是由于北京管道公司坚持公平开放原则,简化诸多中间环节,从陕京四线乌兰察布压气站向我们下载天然气资源,创造性地采取‘项目预审批制’,使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项目前期、勘察和设计等工作,为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他激动地补充道:“我们将不负国家管网集团及北京管道公司的全力支持与帮助,加快建设并尽快投产,用企业发展的成果回馈社会、造福内蒙古人民!”

盈通LNG项目,只是北京管道公司深入贯彻“X+1+X”油气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多元化发展的众多案例之一。北京管道公司经过3年多坚定不移的改革,托运商数量从开放前的9家迅速增长至今天的115家,陕京管网的冗余管输能力得到释放和利用,破解了各方发展难题,助推下游能源领域价格改革,累计节约用能成本逾20亿元,让各方享受到了国家管网改革开放带来的绿色发展红利。


 


      5、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绿色发展

作为输送天然气清洁能源的管道运输企业,从成立至今,33年来,北京管道公司始终秉承绿色奥运、绿色低碳的理念,把一系列高质量建设发展措施在“绿色双奥”之后转化成民生福祉,造福北京及管道沿线人民。

截至今年10月30日,北京管道公司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9.32亿吨,减少了10.24亿吨二氧化碳、3360万吨二氧化硫、5.08亿吨粉尘及840万吨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其环境保护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覆盖31.79亿公顷、约3.32个中国国土面积的阔叶林。其中,减少的废渣、粉尘排放物,按照长高宽各1米高的墙堆放,这道墙长达33.8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5圈。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是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精神。今年以来,北京管道公司紧盯“双碳”目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推动绿色发展。

目前,公司正加快推进我国首条产供运销一体化氢能管道工程开工准备工作,朱汪友在介绍这个项目时表示:“这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北京管道公司积极参与这条氢能管道的筹建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在管道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优势,为氢能管道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贡献力量。同时,积极探索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陕京管道沿线,公司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将传统的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完成“煤改气”项目200余个,减少燃煤消耗近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为员工配备电动通勤车和充电桩设施。目前,公司已有近半数员工使用新能源汽车上下班,大幅减少了碳排放。

“绿色低碳发展是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一位环保专家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入力度,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6、强化安全生产筑牢发展根基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北京管道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33年来始终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围绕贯彻落实“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这一新的精神,北京管道公司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公司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定期对管道沿线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无小事。”公司一位安全管理人员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确保每一名员工都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尤其在安平压气站火灾爆炸应急演练中,北京管道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紧密协作,成功应对了突发“事故”。演练过程中,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抢险救援。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救援行动,火势得到控制,受损管道得到及时修复。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公司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提升了政企双方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次演练做到了组织指挥有力,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不仅检验了企业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提升了政企双方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成功经验。”河北省安平县县长赵东钊这样评价此次演练。


       7、党建引领激发内在活力

在北京管道公司,党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更是推动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公司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铸魂·赋能·增效”为理念,不断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我们要以首善标准擦亮管网‘主标签’,让党建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强音。”唐善华书记在党建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说。通过“五学+三讲+全维宣传”模式,将全会精神深植每位党员心中,累计开展基层宣讲24次,覆盖党员群众超过5000人次。

“通过‘京旗红’党建平台,我们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无缝对接。”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兴奋地说。该平台运用“零代码”技术,设置多项功能模块,不仅减轻了基层负担,还提升了党建工作效率约40%。

在党建引领下,公司各项业务蓬勃发展,无论管输商品量还是主营业务收入都将圆满完成任务。特别是在冬季保供期间,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每一方天然气都能精准送达千家万户,温暖了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

“是党建让我们凝聚了力量,是改革让我们焕发了新生。”一位党员感慨道。在北京管道公司,党建与业务如同双轮驱动,共同推动企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加速前进。


 


       8、文化赋能凝聚发展正能量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党中央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自2021年划转至国家管网集团的北京管道公司,积极响应号召,以集团公司“管网之道”及铁军文化建设为指引,全面推动企业文化升级。

去年底至今年3月,北京管道公司党委秉持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主责主业与融合融入相结合的原则,启动企业文化赋能升级工程。通过细致的诊断调研和上下反复讨论,最终构建起由“京彩”文化品牌、“京旗红”党建品牌和“京”字招牌三大品牌体系组成的特色企业文化架构,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北京管道公司“京彩”文化品牌以国家管网集团“管网铁军”文化为统领,借鉴军队组织架构,以师、旅、战队三个层级构建并设计公司企业文化架构与理念,由公司层、分公司层、作业区层三级文化理念组成,使铁军文化建设实现从集团公司到公司、分公司到各基层站队的上下一体化贯通。对此,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原副局长、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张海霞指出:“北京管道公司的企业文化升级工作做得非常好!这一做法值得很好总结并向社会推广。”

“京彩”文化品牌,作为北京管道公司的精神旗帜,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司围绕“京彩”品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京彩故事”征集、身边的榜样宣传月、铁军文化建设月等活动,激发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公司还注重将“京彩”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鼓励员工以“京彩”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京旗红”党建品牌,则是北京管道公司党建工作的亮丽名片。公司党委以“京旗红”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同频共振。通过举办“京旗红”党建论坛、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京”字招牌,则是公司在行业中树立的优质品牌形象。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京”字招牌的优质服务品牌。通过加强与客户沟通、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等措施,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和信赖,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今年10月30日,北京管道公司北京分公司西沙屯站成功举办了“看管网、进站场、亮品牌”媒体公众开放活动。活动吸引了政府部门、客户代表、媒体记者、校企代表及兄弟单位等近百人参与,共同见证了陕京管道系统累计输气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的重要时刻。活动得到主流、地方、行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网、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新浪、腾讯、网易、百度、搜狐、凤凰网、《财经》杂志、《国企》杂志、《中国石油石化》杂志、《中国化工报》《中国电力报》等1500多家媒体,通过电视、网络、消息、通讯和专题深度报道等全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现了北京管道公司的企业风采和使命担当,累计收视、阅读量超过“4亿+” ,形成了“滚雪球”式的传播效应,公司的品牌形象与企业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陕京管道作为国家能源大动脉的重要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强化。

在企业文化赋能升级工程的推动下,北京管道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员工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管道公司将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导,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领航,深入贯彻国家管网集团“两大一新”战略目标和“四大战略”“四大体系”,加快行业领先专业化管道公司建设,在构建X+1+X油气市场体系中走在前列,勇闯高质量发展蓝海,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蒋万全)



责任编辑:刘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时尚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