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尚网

校园里跨界课:英语课学地理 语文课讲生物

2020-12-04 14:48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105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喀什山区最潮湿的地方是乞拉彭兹一篇英语阅读文章已经成为学习世界地理的好材料。日前,地理老师和英语老师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共同打造了“气候”课程,为学生带来跨学科的全新体验。


跨学科教学、文本分析、理解极端气候的英语表达在英语教师高卓群的带领下,课堂正有序推进。随后,一场小组互动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变成了东道主、当地居民和政府官员,在气候变化论坛上探讨极端气候的原因和影响。”今天的论坛还特地邀请了气候专家为我们做了专业解读,“掌声过后,地理老师王子怡以‘气候专家’的身份出现,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极端气候的成因。


1607064637240264.png


“这种跨界车太新了!”课程结束时,学生们仍沉浸在这种新奇的事物中。当然,跨学科整合的初衷并不仅仅是新的。全国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书记、常务副校长许良云介绍说,在新课程、新教材中,同一知识点不时出现在不同的教材中。”对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会觉得分散在不同的学科中,我们学校的知识点非常混乱,无法相互联系。”在此背景下,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进行创新合作,使相同的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目前,跨界勘探已覆盖所有学科。比如,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和物理课上学习生活中的静电,在生物和化学课上揭开碳酸饮料的真面目,在今后的数学和化学课上寻找生活中的酸碱指标,学校还将对“跨界合作”的案例进行梳理,形成示范。


多学科教师一起上课


它不仅是通州校区的人大附中。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学科教师成为许多学校的“新时尚”。例如,在北京二七中学,由语文教师和生物教师共同教授的实用多文本阅读过程与方法的课堂,最近在校级公开课上展出。据学校介绍,以实用的语文多文本阅读为突破口,旨在培养学生从文本材料中提取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这种阅读方法和思维能力转化为生物科普阅读信息提取。在惠文中学建筑艺术选修课上,美术、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教师携手带领学生为野鸭营造一个完美的居所。


北京教育科学院课程中心二科主任姜峰表示,在知识融合时代,跨学科融合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和常态。跨学科融合在节省课时、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更深刻地理解跨学科教育的本质。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时尚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